科研人员呼吁将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纳入生态干旱评估体系
2日从中国青藏高原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系统梳理了生态干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他们发现,目前生态干旱研究只考虑了生态系统水分供给,并未考虑生态系统用水需求及其时空变化,因此他们呼吁将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纳入生态干旱监测评估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以评论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水》杂志。干旱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然而,关于生态干旱定义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脆弱性过一定阈值称为生态干旱;也有学者认为,生态干旱是一个综合框架,包括生态系统对干旱响应的各个维度。目前,帕默尔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等气象水文干旱指标常被用于识别生态干旱。“然而,气象水文干旱指标仅考虑水分供给不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忽略了不同植被类型以及时空尺度上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差异,不能、准确地评估生态干旱。”论文作者、中国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崔江鹏说。为提高生态干旱评估的准确性,科研人员呼吁,生态干旱的监测与评估应该增加生态系统用水需求,包括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变化等。“比如,植被对干旱的敏感性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树轮数据表明,1950年以来,针叶树对干旱的抵抗力增强、恢复力下降。不仅如此,季节不同,植被的用水需求也不同。”崔江鹏举例道。科研人员认为,虽然生态干旱其复杂,但生态系统不同维度的响应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可采用生态系统对水分胁迫的生态指标来揭示生态干旱。“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绿度(如叶面积指数)对生态系统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可指示植被水分供需平衡状态。”崔江鹏说。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表示,建立完备的生态干旱监测和评估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监测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监测生态系统水分胁迫的能力,开发捕捉不同生态功能水分需求的监测工具,对实现准确的生态干旱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m.hnxinruipu.com